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信号满满:首提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要抓紧梳理分析,及时加以解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与2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此次会议首次明确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并对宏观政策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释放了极强的政策信号。此外,还首次提到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
信号一: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
与上次政治局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提法相比,此次政治局会议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更加具体。其中提到,“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的赤字率目标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而此次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政治局会议进行定调,信号已经很明显。”
近期相关部委也已经密集吹风财政赤字率有望适当提高。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3月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有空间。
在3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也回应了“赤字率是否上调”的问题,他称,财政赤字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财政收支状况等各种因素,同时也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等法定程序。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疫情及经济形势变化,统筹做好相关工作。
去年财政赤字率为2.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赤字率将会突破3%。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上证报记者分析称,应对疫情的短期供给冲击应主要依靠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扩大支出支持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渡过难关。中央财政赤字率可提高到3.5%甚至以上。
此前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吴晓灵领衔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也曾发布报告,建议适当提高今年赤字率至3.5%,发行特别国债不少于1万亿元。
信号二:发行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这个词不常见。什么是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是具有特定用途的国债,它不是对预算赤字的融资,不会增加财政赤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国债只发行过两次。第一次,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第二次,2007年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海外亦有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比如,日本、韩国、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有特别国债发行的案例,主要用于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金融危机或主权信用危机的对冲等。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到“发行特别国债”,预计我国很快就会迎来第三次发行。
发行额度多少?用途在哪?不少分析人士建议发行规模在1万亿元到2万亿元左右。
唐建伟对上证报记者说,“可以借此次疫情救助中小企业为契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并且将其作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
他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也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群体,本身就是财政应该救助的主要对象。如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既可以保障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顺利实施,又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缓解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还可以弥补目前三大政策性银行不能惠及中小企业而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又积极性不够的问题。
中信证券分析师则预计,特别国债或主要用于基建补短板,在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建对稳定经济的作用,以应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
信号三: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近期相关部委的表态曾释放过类似信号。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表示,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紧准备专项债券项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中金公司等机构预测,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增加至4万亿元左右。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或在3万亿元至3.5万亿元之间。重点投向医疗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等民生改善领域,与5G等新基建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将覆盖。
信号四: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政治局会议提出,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3月26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揽子政策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区域发展产业扶持等一系列政策。过去几个月,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疫情的纾困政策,对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未来的一揽子政策目的是进一步稳增长同时兼顾调结构,在继续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基础上,货币和财政资金将更多投入先进制造业、新基建、以及民生相关行业和领域来积极扩大内需。
信号五:扩大居民消费
与上次政治局会议相比,此次会议大篇幅阐述了有关扩大居民消费的内容。
会议强调,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近期部委及地方提振消费的政策不断。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商务部也定调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地方层面,多地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不少地方还发放消费券。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更多刺激消费政策有望出台。从中长期来看,促进中国消费格局改善的关键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消费占比。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建议,可以从强化再分配机制、调整劳资关系五险一金、健全社保体系、增加财产性收入等多方面入手让居民收入增加,能消费、敢消费。
编辑:林坚
往期回顾 |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
好看,你就点一下!